<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密码:

        利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明


         

        迎着明媚的春光,笔者踏进了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慕名采访馆长周天游教授。

        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周天游委员,一直从事秦汉史、社会史、古文献的教学研究工作,可谓桃李芬芳,成果累累。在担任西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图书馆馆长期间,先后出版《八家后汉书辑注》、《后汉纪校注》等专着8部,主编《中国社会史文库》,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并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三秦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1995年,他顾全大局,受命于中共陕西省委的重托,调任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作为一名36524总部电话_365bet网上娱乐场_约彩365官旧版本网客户端下载成员,高级知识分子,能担任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之职,周委员深感荣幸而难得,更知责任的重大。谈起该馆,他如数家珍。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历时8年于1991年6月建成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典雅凝重,规模宏大。馆内集中了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数量多、种类全、品味高,其中青铜器、陶俑、金银器和唐墓壁画等文物,多为巧夺天工之瑰宝。周委员上任后,遵照江泽民总书记“充分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缔造文明、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题词精神,坚持收藏保管、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针,从盘清文物底数入手,建立健全档案资料,修订基本陈列,举办了体系完整、形式多样的文物陈列,发挥了历史文物荟萃的优势,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成就,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国内外游客的好评。

        有着同时担任上届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经历的周天游委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理解颇深,参政议政才华也在多年实践中得到展示,近几年,他分别就加强民主监督、法制建设、陕西如何建成文物旅游强省等建言献计,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当笔者请他就我国文博业的现状谈些建议时,周委员欣然道来,对文物的开发利用要有宏观的规划,克服急功近利思想,防止滥建博物馆;政府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要逐年加大投入力度;要给予诸如独立外展权、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文博单位也要开源节流,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克服保守的小农意识,改变文物资料私人垄断的不良现象,加强合作交流,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周委员最后欣喜地告诉笔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文博事业也一定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在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方面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