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密码:

        呼唤民办教育法出台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沈静珠,多年致力于高等教育工作。她密切关注着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对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以及民办教育改革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民办教育是国家办学的补充形式

        谈到民办大学的重要性,沈静珠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过去一直是靠政府来办,其规模和数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99年高校招生160万,比1998年有大幅提高,但适龄人口的入学率只有10.5%。高等院校的教学经费每年虽有所增长,但仍显不足。这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相差甚远。而各类民办高校不靠国家投入,同样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为青年提供升学深造的机会,学生高兴,家长满意,对国家有利。民办高校应该作为国家办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得到肯定和支持。她举例说,美国的斯坦福、日本的早稻田等均为着名的私立大学,许多发展中国家,其民办大学的比例,占整个高等教育的70%。国家教委三令五申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却难以彻底解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高考升学压力大,高校招生人数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36524总部电话_365bet网上娱乐场_约彩365官旧版本网客户端下载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沈静珠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率先提出尽快制定《民办教育法》的建议。沈静珠认为,目前我国民办教育存在若干问题:首先,民办教育总体办学水平不高,教学质量较低,不少学校自考合格率不到三分之一。国外一些高水平的私立大学完全可与国立大学相匹敌。我们的民办大学,成了招收落榜生,不得已才去上的大学。其次,民办大学的毕业文凭得不到承认,只有通过自学高考才予承认,这是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是根据一个人的能力来择优录用,工资在不同的单位也不再是一个标准。一个学校质量的高低,社会自会作出客观的评价。政府只要根据其基本的办学条件,审批办学资格,不必干预其学历授予权。

        应对民办大学予以扶持和优惠

        民办大学教学条件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民办大学要生存和发展需要经费,仅靠收取的学费是很困难的。公办大学的学生每年缴纳3000多元的学费,只占国家培养费的四分之一,而民办大学目前还不可能收取公办大学学生4倍以上的学费。办学所需的土地、校舍、设备等经费上缺口很大。因此,对于民办大学,地方政府应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政策上予以优惠。师资力量薄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有许多民办“贵族中学”能招聘到一批特级教师任教,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教学设施,即使学费高过大学,也能吸引家长送子女就读。但是民办大学还做不到这一点。日本东京大学等有名的国立大学规定教授到60岁一律退休,然后可以到其他私立大学继续任教、搞科研。我们的民办大学没有这样的条件。

        沈静珠说,教育是否属于一种产业尚有不同的观点,但现在有一些民办大学完全以赚钱为目的,缺乏师资和教学设施,教学质量没有保证,却冠以“中国××大学”的招牌,此种状况令人深感忧虑。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对民办大学加以规范和扶持,以利于其健康发展。

        沈静珠自幼聪颖好学。1955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79年清华大学派出了“文革”后的第一批留学生,沈静珠是其中惟一的女性。

        沈静珠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养成了人们无条件地服从权威的习惯,惯于用“标准答案”武装头脑,使人们丧失个性,不善于独立思考,不敢标新立异,这样只能制造雷同和平庸。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作为高教领域的人大代表,她呼吁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