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溪市江川区星云湖溿,有一位皮肤黝黑、身材偏瘦的中年男子,他每天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鱼塘边,陪伴鱼儿快乐成长,他就是张四春,36524总部电话_365bet网上娱乐场_约彩365官旧版本网客户端下载玉溪市农业支社社员,玉溪市江川区畜牧水产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他被喻为高原水乡的渔业专家、土着鱼种守护人、生物多样性守护人。
初心:守护好土着鱼类
张四春出生在星云湖边的一个渔民家庭,在他儿时的记忆里,星云湖清澈见底,水草在湖水中舞动,鱼虾在水草间穿梭。靠水吃水,居住在星云湖畔的人们,世代以捕鱼为生,儿时的张四春也跟着父辈们摸鱼捉虾,从小就与湖泊和鱼儿结下了情缘。高考那年,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四川省水产学校淡水渔业专业。1987年学成归来,如愿被分配到江川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影响,江川地区大量土着鱼类相继步入濒危行列。其中大头鲤是星云湖和杞麓湖的特有鱼类,人们提到江川,首先想到的是大头鲤(鱼)。对江川人来说,以大头鱼为代表的土着鱼类,不单单是一个物种,更是一张烙印在生命记忆中的文化名片。大头鲤(鱼)历史上曾占星云湖捕捞量的60%,位居云南省传统四大珍稀名贵鱼类之列,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鱼之一。但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该鱼种濒临灭绝。张四春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下决心一定要让星云湖里的土着鱼类重新焕发生机。
担当:积极投身土着鱼类保护
为拯救濒危土着鱼类,张四春带领团队投身土着鱼种的繁育和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2000年开始,在玉溪市及江川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张四春带领团队投入到土着鱼类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2000年玉溪市水产站与江川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建立了大头鲤原种站,在张四春及团队的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2001年,大头鲤人工繁殖获得成功,通过20多年的筛选,基本解决了大头鲤的性状问题,性状越来越好。继大头鲤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后,星云白鱼2007年获得成功。为了保护抚仙湖的土着鱼类,江川区水产部门与有条件、有保护意识的养殖企业合作,水产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企业提供试验场地和鱼种,共同开展驯养繁殖试验研究。2009年至2017年,抚仙湖的土着鱼类云南倒刺鲃、抚仙四须鲃、花鲈鲤、抚仙湖杞麓鲤、抚仙金线鲃等特有土着鱼类人工驯养繁殖先后获得成功,在人为条件下保护了珍贵濒危物种资源,高原水乡的土着鱼类又重新活跃在抚仙湖和星云湖中,张四春的愿望得到了实现。
此外,张四春还注重江川区渔业公用品牌创建工作,在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江川大头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大头鲤开拓市场、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奠定了基础。2009年至2022年,星云湖共计增殖放流大规格大头鲤鱼种36751.4公斤,5至7厘米夏花鱼苗1205.8万尾,每年新增生态大头鲤产量6万公斤。2011-2021年,为水库、池塘、坝塘推广养殖提供大头鲤苗种8548公斤,覆盖包括示范户在内的养殖户累计503户、推广示范养殖面积累计达891.5公顷。
践行:用行动助力土着渔业发展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四春积极投身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一干就是35载,工作在一线,服务到一线。他的身影频频出现于江川区境内大大小小的水库和池塘边。
养殖土着鱼类,虽然经济效益显着,但多数养殖户却过不了技术关。为解决这一难题,张四春利用微信群推送土着鱼类养殖技术,同时通过项目支撑,使土着鱼类养殖技术成果得到推广运用。近年来,江川区畜牧水产站将大头鲤、抗浪鱼等作为主推品种,为渔民免费提供种苗和养殖技术服务,组织举办土着鱼类养殖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670人次,现场观摩培训10批次,参训800人次,池塘边现场指导1260次,土着鱼类养殖技术成果在当地得到推广运用。2020年,张四春还在江川区积根推广“工厂化”养鱼——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不仅实现了水产养殖智能化——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在手机上远程操控,随时监测主要养殖水质指标、断电预警、自动投喂等,还实现了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通过多年的推广,实现了池塘、坝塘增氧技术及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常态化应用。近十年来,全区通过增殖放流及推广养殖,累计新增经济效益2.1亿元。
35年来,张四春兢兢业业,一直致力于江川土着鱼类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拥有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项,编着出版《星云湖土着鱼保护与利用》,副主编出版图书3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3篇,荣获2020年农业农村部“全国最美农技员”称号,2021年度“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称号,2018年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专项等殊荣。张四春还先后获得县(区)级以上科研推广成果奖及荣誉51项次,编制土着鱼类养殖玉溪市地方规范及企业标准8项,为保护濒危土着鱼种和星云湖生物多样性作出了突出贡献。
(供稿人:张四春 编辑:周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