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密码:

        陈晓灵:关于加快贵州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1月21日,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会议,省政协委员、遵义市政协原副主席、36524总部电话_365bet网上娱乐场_约彩365官旧版本网客户端下载遵义市五届委员会主委陈晓灵在联组会上发言:

        近年来,我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也愈发旺盛。其中,白酒包材产业的发展就发挥了示范作用。遵义白酒包材产业发展从近乎为零的状态发展至目前规模企业210户、产值38亿元,涵盖酒瓶、酒盒等全套包装,形成品类齐全、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省内配套率达83.6%,且服务对象已从白酒扩展到食品加工等企业,为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当前我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识不够强。过去我省这类行业未形成大力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且这类行业专业性强、知识密集、头部企业影响力大,导致相关企业发展缓慢,缺乏竞争力。二是本地配套不足,严重对外依赖。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配套服务缺口大,除白酒产业外,我省其他产业,如特色农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品牌打造、营销推广等生需求激增,但多依赖外部资源,缺少“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配套服务。在工业设计、会计、法律等服务本地产业的能力不足,多靠国内其他企业提供服务,与我省经济发展颇不相称。三是市场主体不够,人才紧缺。以遵义市为例,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分别为0.8万人、5.69万人、1.26万人,尚不能满足市内需求。

        因此,建议:

        (一)牢固树立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的理念。大数据产业是省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典型代表。当前贵州面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做大做强更多企业,带动同类行业发展,是高质量发展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必经之路。

        (二)强化各行业就地就近配套生产性服务业。2020年,我省19个重点监测的行业中,1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1.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6%。产品产量实现大幅提升,全年汽车产量为7.91万辆,比上年增长38.9%,智能电视产量183.62万台,比上年增长48.6%。动力电池、电控电机等关联产业已具规模,与之相配套的服务缺口大、前景广,必须及时发力,借鉴发展白酒包材产业的短期快速发展经验,吸取前期高度对外依赖教训,占据先发优势,避免后期补课。

        (三)健全抓生产性服务业的机制。结合《贵州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由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制定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年度工作计划,动员有需求的企业联合出资,成立发展基金,扶持本地中小型生产性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法律、会计等服务的专业要求高、智力密集,相关部门要牵头抓总,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落实相关人才战略中主动作为;高校和科研机构要立足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以特色优势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主动走出去,引进来,提供成长土壤,让人才留得住,以为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