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四十字路口的西南角,矗立着在世界上久负盛名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大楼东侧正在建设地铁西四站,地面建筑已经全部拆除。考虑到该地区的建筑现状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的性质、地位及馆藏优势,建议把中国地质博物馆东侧地铁站建设成为独具地学特色的地铁站,并同步在地面建设“李四光科普广场”。
中国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16年,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藏标本20多万件,以典藏量大、珍品率高称雄于亚洲同类博物馆。世界上最高大的恐龙化石,世界上最大的水晶晶体,原始鸟类化石,北京山顶洞人骨针骨饰、云南元谋人牙齿化石等馆藏无不蜚声海内外。中国地质博物馆是首批被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中国地质博物馆的“L”型大楼一直是西四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几年前,在经过大规模修缮改造后,大楼和陈列更是焕然一新,基本设施和陈列展览整体水平被国内外同行誉为国际一流。中国地质博物馆周围有很多科学文化建筑和单位,如地质礼堂、砖塔胡同、天主教堂、广济寺等人文建筑。建设“地质科普广场”,具有鲜明的特色,既可以与西单文化广场、科技广场遥相呼应,又可以凸显这一地区的丰富科普资源,充分发挥中国地质博物馆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打造北京“科普广场”名牌。由于博物馆大楼东立面离西四南大街尚有一段距离,所以建议在东面建立科普广场,具体设想如下:
一、李四光是我国着名地质学家、伟大的爱国者,为新中国地质工作大发展和我国科学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建议在广场显着位置设立李四光塑像,并以李四光命名科普广场,不仅切合中国地质博物馆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宣传国土资源国情的使命,而且可以增添广场的人文历史厚重感,有利于进一步彰显科普广场的主题。
二、将世界上最高大的恐龙———巨型山东龙化石置于广场上,作为广场的亮点。同时,为确保化石安全和不风化,可以紧挨博物馆大楼建设外观独特的钢架透明建筑,内部形成玻璃大厅,罩住化石,再辅以仿生、虚拟空间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中生代地球生存环境,展示地球演化史上的生命奇迹。同时将玻璃墙内外装饰统一,使视觉上浑然一体,增强地学科普氛围。
三、将地铁站的站台、出口站、通风口等地下、地面建筑装饰风格与科普广场统一考虑,用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宝玉石(标本或模型)等对地铁站内部和出口进行个性化设计,使之具有鲜明的地学特色,并与地质博物馆大楼和恐龙大厅风格协调一致。如设计“恐龙一家人”的情趣造型,恐龙父母牵着一群小恐龙,从地铁口拾阶而上,身后留下几行恐龙的脚印。从而使“李四光科普广场”更加生趣盎然,引人入胜。
如果以上建议能够被采纳,可以预计,届时地铁西四站将成为充满科学魅力的个性化站台,“李四光科普广场”也将成为北京重要的地区性标志建筑、科普教育场所和科普文化旅游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