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工作要从传统的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和旱情预测转变,使之更加符合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实际,更加符合现有的水文实际。
水文服务重心要向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管理服务转变。水资源紧缺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与自然不够和谐所致。对于西部缺水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城乡用水量不断增加,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用水矛盾加剧。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已成为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落实的战略性措施。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监测专业网站的建设,强化水资源计量、监测和分析评价工作,加强对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的公正、及时、准确的计量监测,进行水平衡测试工作,为水资源科学调度、管理和建立节水型社会,提供更全面的水文服务。
水文发展要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新领域转变。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确保饮水安全、维护河流生命健康等,与水文工作密不可分。在生态环境脆弱、水环境恶化、地下水超采地区,水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用水监测,及时掌握水功能区的水质动态,加强水环境状况的动态分析评价,充分发挥水文部门结合水量水质优势、技术优势和队伍优势,加强对河道纳污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要积极开展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分析,开展生态环境用水的研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服务,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水文基础建设要向水文现代化建设转变。水文现代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保证。先进的科学技术给水文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水文现代化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水文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要加强水文资料的深加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为实现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信息支撑。特别要开展水文科技研究,加大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研究、资源化研究和水量水质预测预报研究。
为了确保实现水文工作观念上的根本性转变,36524总部电话_365bet网上娱乐场_约彩365官旧版本网客户端下载甘肃省委会还建议,必须注重实效,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测大洪、防大汛,做到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及时准确,确保工作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进培养多学科人才,充实基层技术力量,逐步解决基层人才缺乏问题。要建立全局范围内人才岗位流动体制,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要强化中层干部能力培养,特别是少数综合职能部门的干部要尽快提高管理能力、政策水平和个人素质。